近日,船分成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暨第八届基层管理骨干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聚焦学习贯彻上海局职代会精神,围绕基层党建、海事检查、船舶现场、HSE管理四大专题,静下心来“充电”、沉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研讨,迈出了“思想再解放”坚实步伐。
知为行之始,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过去一年,船分牢记“端牢能源饭碗”殷切嘱托,以“每个航次使命必达”姿态,奋力落实海域油气高质量发展“13381”战略规划,管理船舶数量达到20艘,运行天数、平均在航率、设备综合完好率分别同比提高519天、6.5%、1.2%,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获评上海局“先进单位”“主题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勇当“排头兵”,多措并举保障勘探开发
2月23日,北部湾海域风浪依旧,由船分协调的环保船抵达涠西工区后,立即投身“海301井”钻井液回收作业前准备。
“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海工市场出现‘船荒’,本身就稀缺的环保船更是‘一船难求’。”船分经营管理部经理说。
面对困局,如何破解?船分给出的答案是:不等不靠,超前行动!
海301井作业之初,船分在投入2艘船舶服务基础上,充分汲取之前服务海3斜井的经验,通过生产例会、晨会等方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最终提前锁定环保船资源。
这只是船分超前行动的一个缩影。
就在去年,为支撑涠西自营区块,船分先后协调4艘船舶服务,在海3斜井作业关键期,千方百计协调环保船转运钻井液,保障了项目顺利运行;在勘探四号移位之际,拖航团队凭借过硬技术,抓住气象好转窗口期,提前27小时完成海301井就位任务。
为支撑招商自营区块,船分先后协调5艘船舶服务,在勘探222轮修船之际,想方设法协调勘探211轮接续服务;在台风期,多次逆行撤台复台,护航陵水项目作业安全。
为支撑西湖合作区块,船分将船舶投入占比提升至60%,在某期租船舶合同到期退出时,协调华虎轮无缝衔接;在联合大检查中,勘探226轮排名第一,2艘船舶排名前三,3艘船舶排名前五,助力合作项目上产50亿。
勇当“急先锋”,多管齐下稳固市场份额
2月底,从中海油湛江分公司2024年度协调会上传来喜讯——勘探225轮获评“优秀船舶”。
无独有偶。两天前,接到中海油海南分公司通知,勘探311轮获评“燃油节能先进船舶”,王晓宇获评“优秀船长”。
“在市场严重‘内卷’的大环境下,每一份荣誉都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传达会议精神时,船分经理有感而发。
以勘探225轮为例,超强台风“摩羯”肆虐南海期间,他们在避台时接到通知,某FPSO发生异常情况,亟需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召集人员、评估风险、设计航线......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他们闻令而动、说干就干,途中克服恶劣海况影响,并作为首艘船舶抵达指定海域,及时将第一手实情报给甲方。
同时,他们深耕大型作业领域,高效率拖航10次、累计500海里,高质量起抛锚52个,获评“集团公司金牌基层队”和“上海市青年安全生产岗”,其定编船长王文杰获评“集团公司优秀基层管理者”和“首届上海企业班组管理技能大赛二等奖”。
此外,船分还于去年成功抓住哈斯基公司短期项目机遇,灵活调动1艘船舶投入运行,增加了市场份额。
勇当“先遣队”,多点发力尝试产业延伸
2月20日,随着南海十号平台压载结束,标志着船分2025年东海首次拖航技术服务作业取得“开门红”,不仅创造了产业延伸收益,也为参与自营油气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次作业,百般重视。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海况差等困难,船分在作业前缜密部署、明确分工,分析气象海况、设备状况等潜在风险,量身打造拖航方案。作业中密切配合、随机应变,最终一次性成功就位。作业后认真复盘、查摆不足,为提升后续作业质效做足准备。
只有增量的认识,才有增量的结果。近年来,为了走出自身经营业务相对单一、自有装备力量薄弱等困局,船分员工达成了这一共识。他们立足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放眼自营油气田建设需要,主动把目光聚焦产业链条延伸上,试图摆脱发展中的“路径依赖”。